
让文化之鹰永不敛翅——赵君辉“亲历两节”回忆篇读后

今晚,与张毅、冉家祥等一众文友餐叙后,徒步2万多跬回到蜗居。彼时虽亟待躺平,却因“行走的辉君”发来一大串万字雄文,顿然抓走了我全世界的眠虫。
赵君辉,64年前出生于綦江永新紫荆山,堪称那一片渝南高地的山之骄子。40年前我俩在重庆教育学院结缘,接力担任学生会学习部部长。那时的他,既是历史系的尖刀,更是学院第二课堂、《耕耘》报、“江潮”文学社的利刃,个头不大,精干过人,活力无限。毕业后不几年,从学校教师转行成为媒体记者,历经35载足耕手耘笔轰墨炸,成为重庆直辖市“无冕之王”战队中最耀眼的“全能辉哥”。

2021年退休后,他马不停蹄开启了第二个甲子的笔墨长征。短短1400天,已完成对标国际审美焦距的20多万字旅游散文集《履印岚岫--辉哥笔下的那些风景》,并开启了新闻生涯回忆录《证镌鸿迹--辉哥笔下的那些事件》《百相撷英--辉哥笔下的那些人物》《墨痕鉴世--辉哥笔下的那些思考》三重门大厦构建。无论是《生死线上的国家命运大抉择——1998荆江抗洪的惊魂72小时》《神女涅槃--一篇报道引发艺术与伦理的世纪大碰撞》,还是《千年诗城的三峡壮歌》《守护千秋伟业的生态防线》,每一篇都是那样夺目抓心。可以剧透一下,不需太多时日,我们就会读到他极具重庆辨识度的4卷本百万字文集。
2008-2017年间,我忝为重庆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提名赵君辉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并新闻总监,获得何事忠、汪俊、李廷勇等领导同志首肯。在周勇、张洪斌、张永才等领导同志支持下,“辉哥”果然不负众望,倾心策划、倾情执行,统筹协调地方和中央媒体200多位记者同仁,对历届“两节”活动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作出了旁人难以企及的独特贡献。
内心讲,作为自诩“以身驱为犁”的文化耕夫而言,连续三届重庆“两节”,是我迄今为止差可“显摆”的“十大行为艺术”之一。所以,今晚直接令我心潮狂舞的,首推《亚细亚激情让美丽飞起来--亲历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一文。
这不是一次艺术盛会的复盘式追忆,而是一腔文化自觉的跨时空回响。从人民大礼堂的华彩绽放,到山城街巷的烟火共鸣,从国际舞台的文明互鉴,到市井生活的艺术滋养,“两节”早已超越了事件本身,成为重庆叩击文化强市之门的时代初吻。
当我们沿着文字的轨迹重游那段激情岁月,不难发现“两节”的价值,在于她能让大家看见,重庆文化也能波澜壮阔地绽放,在于它能让世界聚焦重庆,让重庆惊艳世界。
一、在开放互鉴中,看见文化共生的“重庆胸襟”。
君辉的文字里,喷涌着重庆作为东道主的开放与包容。从东盟艺术团在人民广场与巴渝舞龙队共舞的“美美与共”,到中日韩学者在亚洲文化论坛上碰撞思想的“各美其美”,“两节”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亚洲文明的万种风情,更映照着重庆“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城市品格。
当缅甸舞者的水袖与川剧变脸在同一舞台交织,当印度诗人的吟诵与重庆民谣在嘉陵江边共鸣,我们看见的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更是一座城市以文化为桥梁,向世界张开的温暖怀抱。
这种胸襟,源自巴渝大地3000年积淀的包容基因--从古巴国的开放包容,到抗战时期的文化迁徙,再到直辖后 “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市愿景,重庆始终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与世界文明的普遍性熔铸为动人的交响。
文中关于“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晤”“亚洲戏剧人联盟成立”的细节,恰似文明对话的生动注脚。当国际剧协主席拉门度・马珠姆达为川剧《灰阑记》的水袖功夫惊叹,当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在观音桥“巴将军火锅”为山城市井烟火而沉醉,文化的边界在交往沟通中悄然消弭。“两节”的成功,印证了一个真理:唯有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才能让本土文化在交流中彰显更强劲的生命力。

二、在市井烟火中,触摸文化为民的“重庆温度”。
君辉用细腻的笔触,刻录了“两节”期间无数个动人的民生瞬间。门市老板黄涛将节目单贴在墙上的期待,年轻上班族朱思南因低价票圆梦剧场的喜悦,长寿市民与外国演员共舞的热情……这些鲜活的片段,构成了“文化惠民”最温暖的注脚。
当高雅艺术走出殿堂,与火锅香、小面摊、吊脚楼的烟火气交织,当国际范的舞台展演与社区坝坝舞、街头艺人表演相映成趣,重庆用行动诠释了一个理念: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滋养每个普通人的精神世界,让艺术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文中提到的“百万门票大派送”“20%低价位门票”“广场歌舞巡演走进区县”,不仅是惠民政策的落地,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文化发展观的践行。正如重庆大剧院里,观众为《简・爱》集体起立鼓掌;观音桥广场上,市民与艺术家即兴共舞,文化不再是少数人的盛宴,而是全民共享的精神食粮。这种“接地气”的文化实践,让我们看见重庆对“文化强市”的深刻理解:强市之“强”,不仅在于硬件设施的“高大上”,更在于文化服务的“小而美”;不仅在于舞台上的璀璨夺目,更在于街巷里的润物无声。当每个市民都能在文化浸润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感,这座城市的文化根基才能真正根深叶茂。
三、在传承创新中,续写文化强市的“重庆篇章”。
君辉在文中写道:“‘两节’带给重庆的绝不是一种短暂的秀场效应,它的长远效应是点燃了重庆3000年文化底蕴厚积薄发的激情。”
如今,站在建设文化强市的新征程上,我们更需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创新中开辟未来。让巴渝文化的“老坛子”装上时代精神的“新酒”,让工业遗产的“旧厂房”成为创意迸发的“新舞台”,让山水之城的“物理空间”升华为人文精神的“心灵家园”。
从民主村的工业记忆活化,到洪崖洞的民俗文化焕新,从长江索道的“空中走廊”变身文化地标,到影视工业集群崛起,重庆不断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蹚出独特路径。但我们更应看到,文化强市的建设,需要全面构建和持续养护“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民共享”的生态体系。政府要当好“挂帆人”,守护好历史文化长河,驾驭好公共文化服务大船;企业要敢做“弄潮儿”,在文旅融合、数字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勇闯蓝海;市民要加入“划桨队”,激情参与本土文化传承创新,使其在时代洪流中生生不息。
正如“两节”中,老艺术家与年轻演员同台献艺,本土创作者与国际大师思想碰撞,文化强市的建设,同样需要代际传承的热忱、跨界融合的勇气、走向世界的胆识。

四、让文化的美丽,在新征程上飞得更高更远。
合上君辉的文字,我眼前浮现的不仅是“两节”的流光溢彩,更是重庆文化强市建设的壮阔蓝图。今天的重庆,正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位优势,肩负起“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使命,在文化强国的战略布局中找准定位、彰显特色。在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文化为笔,书写城市的精神图谱。
两江汇流的涛声,吟咏着历史的回响,呼啸着未来的召唤。联想到今年重庆将与文旅部、四川省共办第14届中国艺术节,我剧烈期待着咱们精彩重庆,在江山盛景之上放飞更多美丽的文化之鹰,在时代长空中永不敛翅!
此时,东方既白,鸟语叩窗。痴情应笑我,竟然复刻起5000多天之前那个黎明的傻样儿,再次吟咏热乎乎的《亚细亚颂歌》:
我们一起感谢你呀上苍
感谢美丽的亚细亚我们的太阳
炊烟轻扬在蓝天下的村庄
牛羊欢畅在白云中的牧场
亚细亚的田园洒满鸟语花香
亚细亚的都市盛开青春梦想
感谢美丽的亚细亚
感谢太阳永放光芒
我们一起祝福你呀故乡
祝福和谐的亚细亚我们的爹娘
心胸宽广是清风里的儿郎
眸子闪亮是明月边的姑娘
亚细亚的家园流淌幸福吉祥
亚细亚的舞台绽放绚丽芬芳
祝福和谐的亚细亚
祝福爹娘永远安康
(本文作者系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秘书长、重庆市文化旅委原副巡视员)
服务公益事业,遵循规范准则,践行专业追求。
近几年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整合文旅专家资源,高质量完成《长江三峡文化遗产廊道研究》《重庆“一区两群”文旅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渝东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分析及路径探索》《巴蜀文旅走廊中线建设研究》《重庆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总体策划》《石柱巾帼土司城总体策划》等数十项国家及地方重大课题研究、规划编制与项目策划。
倾力打造重庆文旅第一智库,倾情推动重庆文旅融合发展。我们致力于文旅课题研究、项目策划、投资咨询、品牌培育及创新成果推广等智业服务。
详情咨询:13908271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