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激情让美丽飞起来——亲历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

2025-05-08
新闻来源: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
查看次数:784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事件梗概】

2011年9月12日至11月7日,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在山城重庆隆重举行,历时57天。这是一次规格高、规模大、时间长、内容丰富的国际性文化艺术盛会。包括重要仪式、舞台展演、会议论坛、展览博览、节中节等5大板块16项主要活动,来自3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20个中外文艺团队和机构、3300名中外职业艺员,向世界集中展示了亚洲风情、中国风格和重庆风采。77.3万人共享艺术饕餮大餐。

ad0f6d5b-b5c1-4940-bfc3-9577f8629517.jpg

金秋十月,风和日丽。山水重庆,城乡同歌。

正是这农人开镰收获的季节,一场谋划已久的文化盛宴——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以下简称“两节”),在巴渝大地次第呈现。亚细亚的激情,让美丽在长江、嘉陵江之滨飞舞起来。

点亮火锅喷香和美女炫彩的都会,敞开火热奔放与激情骀荡的胸怀。重庆,向世界展示出她积淀于200多万年前的厚重丰饶,汇聚于嘉陵江与长江的雄强壮美。从9月12日至11月7日,为时57天的“两节”,让重庆这座中国西部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山城,演化成一个巨大的舞台,在艺术与人文之光的照耀下,各国、各地的艺术,民族的、现代的、世界的文化之流在这里汇集、交融,共同演绎出一场文化盛典。

作为“两节”办公室副主任兼新闻总监,我和媒体同行闻风而动,扛着“长枪短炮”,行走于山城的大街小巷,缠绵于这座山水之都的多情与奔放,用我们的心灵和笔触,速写太阳照耀下英雄之邦的豪迈交响,录入大山高峡、雄风浩流氤氲出的曼妙乐章;用我们的目光和镜头,将放纵奔流的情感和随歌飞舞的亚细亚风采,定格在美仑美奂。

艺动亚洲,情聚重庆

3300位中外艺员舞动亚细亚风采

“两节”是一次规格高、规模大、时间长、内容丰富的国际性文化艺术盛会。包括重要仪式、舞台展演、会议论坛、展览博览、节中节等5大板块16项主要活动,每一个精彩片段,都给观众留下难忘的记忆。

10月10日晚,夜幕如同一块巨大而神秘的黑色绸缎,轻轻覆盖着山城。然而,重庆人民大礼堂却在灯光的簇拥下,宛如一座梦幻的艺术宫殿,散发着迷人且庄重的光芒。这座承载无数荣耀与记忆的标志性建筑,今夜将化身为亚洲艺术的璀璨舞台,见证一场跨越国界与文化藩篱的盛大演出。

通往大礼堂的道路上,人群如潮水般涌动,热闹非凡。市民们精心盛装打扮,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的笑容,他们来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怀揣着对艺术的炽热热爱和对这场盛会的无限憧憬。外国友人也穿梭在人群之中,他们操着不同的语言,眼神中同样满是好奇与惊喜,仿佛在探寻这座城市深藏的独特文化魅力。

大礼堂内,座无虚席,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舞台上。舞台上的幕布,恰似一扇神秘的时光之门,即将开启一段奇幻的艺术旅程。随着一阵悠扬空灵的音乐声缓缓响起,幕布如同被微风轻轻拂动的轻纱,缓缓拉开,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的开幕仪式暨《我们·亚洲》大型迎宾文艺晚会正式拉开帷幕。

序幕《画卷》如梦似幻地展开,舞台上的灯光仿若点点繁星,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演员们身着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的服饰,宛如从古老画卷中走出的精灵,用优美灵动的舞姿和细腻的手势,如画家挥毫泼墨般勾勒出亚洲各国的壮丽山河与悠久历史。那精妙绝伦的表演,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带着观众穿越时空的隧道,领略着亚细亚大地历经千年的沧桑与辉煌。

《重庆之约》篇章中,舞台背景瞬间切换成了重庆的山水画卷,奔腾不息的长江、秀丽婉约的嘉陵江、错落有致的山城建筑一一映入眼帘。重庆本土的艺术家们满怀激情地登上舞台,用精彩绝伦的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热情好客与独特魅力。川剧的变脸绝技一亮相,便惊艳全场,演员们瞬息万变的脸谱,犹如一本本神秘的故事书,诉说着这座城市的传奇过往;那激昂高亢的川剧唱腔,恰似长江水的汹涌奔腾,在礼堂的每一个角落久久回荡,让人们深深沉醉于巴渝文化那深厚的底蕴之中。

当《东盟之炫》的音乐响起,舞台上瞬间被浓郁的东南亚风情所笼罩。缅甸、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的艺术团带来的舞蹈《水脉久相融》,宛如一幅生动的热带雨林画卷在舞台上铺展。舞台上,古木参天,郁郁葱葱,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山中有谷,谷中有泉,清澈的泉水潺潺流淌,奏响了一曲自然的乐章。

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演员们,恰似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韵律。红、蓝、绿、紫各种颜色的蝴蝶道具在舞台上纷飞,仿佛将整个湄公河热带雨林原汁原味地搬上了舞台。

观众们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场景中,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摆身体,有的观众甚至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这来自异域的独特风情,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神秘而迷人的热带雨林之中。

《亚洲之和》篇章将晚会推向了高潮。来自亚洲各国的艺术家们齐聚舞台,他们用各具特色的音乐和舞蹈,共同奏响了亚洲文化和谐共生的美妙旋律。悠扬婉转的印度音乐,如同一首轻柔的诗篇;激昂奔放的阿拉伯鼓点,仿佛是沙漠中奔腾的骏马;温柔细腻的日本和歌,恰似山间清澈的溪流;而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音,则像一位沉稳的长者,讲述着千年的故事。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美妙绝伦、动人心弦的亚洲文化交响曲。

舞台上,各国演员们手拉手,共同跳起欢快的舞蹈,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整个舞台,更温暖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灵。这一刻,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艺术的奇妙融合下,化为无形,人们仿佛忘却了国界的存在,沉浸在这一片欢乐、和谐的海洋之中。

尾声《荣耀亚洲》在绚丽夺目、五彩斑斓的灯光和激昂振奋的音乐中缓缓落下帷幕。演员们整齐地排列在舞台上,向观众们深深鞠躬致谢。全场观众纷纷起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和喝彩声交织在一起,如汹涌的浪潮,在大礼堂的每一个角落回荡。这掌声,是对演员们精彩绝伦表演的最高赞美,是对亚洲文化博大精深的深深热爱,更是对这场盛会圆满举办的高度认可。

是的。那一夜,山城星光璀璨;那一夜,重庆无人入眠。优美的歌声回荡在重庆的夜空,曼妙的舞姿映照在重庆的山山水水之间,亚洲人民的热情、激情和友情在这里交融,在这里挥洒。通过电视转播,数以亿计的海内外观众,体验了一番浓郁亚洲风情。

来自东盟各国的艺术家和国内著名艺术家同台献艺,表现出亚洲国家和人民亲如一家的情谊,在和平共赢、共同发展的进程中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老挝艺术团歌唱演员卡法姆·庞西说:“我从业三十年了,从来没这么激动过。”

当晚,新华社摄影记者周衡义把华彩盛装下的人民大礼堂定格在历史瞬间。他说,人民广场龙腾狮跃、五彩缤纷、隆重热烈,2000多名群众文艺骨干载歌载舞演绎巴渝民风,欢迎八方宾朋。

市民刘纯洋说,当文化部部长长蔡武、东盟各国文化部长等嘉宾要客从人民广场入口走上红地毯,穿越宏阔厚重的牌坊,步入壮丽辉煌的重庆人民大礼堂。许多中外嘉宾和市民被这隆重的文化礼遇感动得热泪盈眶。

随后的1个月里,中外经典剧目展演、“艺动亚洲·情聚重庆”广场歌舞巡演、港澳台演出周、亚洲经典影视歌曲名星演唱会等6项舞台展演活动相继举办;宋祖英、赵本山、冯远征、韦唯、张迈、王洛勇、袁泉、朱宗庆、王海玲、王宏伟、冯瑞丽、张英席等众多明星大腕倾情献演。

66台,111场。来自3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20个中外文艺团队和机构、3300名中外职业艺员,向世界集中展示了亚洲风情、中国风格和重庆风采。

U335P4T426D69319F16470DT20111012093619(1).png

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3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构建合作平台

艺术是情感的载体,文化是心灵的桥梁。“两节”不仅仅是一场华丽炫目的演出和一个狂欢的节日,它还是一个思想与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

文化部部长蔡武说:“文化的差异与多样性是不同文化对话的趋向和动因,不同文化的对话则有助于消弭误解、增进彼此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交融则是区域文化走向繁荣的源泉和动力。”

以“交流、交融、共享、和谐”为宗旨的“两节”,以国际化视野,向中国观众呈现一幅丰富多彩的亚洲文化景观图。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建立20周年。“两节”在重庆举办,搭建了亚洲艺术研究领域和戏剧界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的里程碑。

开幕当天,中国—东盟文化部长在重庆举行会晤。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与东盟各国文化部长、代表团团长和东盟秘书处代表,就建立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机制达成共识。这一机制的建立,深化了中国与东盟文化领域交流,推动双方文化合作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10月10日—11日,首届亚洲文化论坛也在重庆成功举行。著名国学大师刘梦溪、印度尼西亚人民福利统筹部副部长苏育德·维纳诺、菲律宾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费利佩等55名中日韩及东盟10国专家学者展开激励讨论,达成亚洲文化艺术多样性与和谐发展共识,形成并签署了《亚洲文化论坛10+3主题会议重庆宣言》。会议提出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支持将亚洲文化论坛发展成为制度化平台,并定期就亚洲文化艺术发展面临的重大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加深彼此间的对话与合作,更为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各国文化资源优势,为东亚乃至亚洲整体文化繁荣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10月11日—13日,首届亚洲戏剧人会议也在重庆召开。国际剧协主席拉门度·马珠姆达、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志强、日本话剧人社理事长伊藤巴子等48位亚洲国家级文艺院团代表,共同发起成立了亚洲戏剧人联盟,产生了亚洲戏剧人联盟理事会。讨论通过了《亚洲戏剧人联盟中国(重庆)宣言》,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亚洲戏剧人联盟高峰论坛,建立亚洲戏剧资料库和优秀剧本翻译中心,搭建起了亚洲戏剧人才和剧目长期合作演出平台,开启了亚洲戏剧发展的崭新篇章。

作为东道主,重庆市内各大艺术院团充分吸收了国内外优秀艺术的丰富营养。“两节”期间,利用中外文艺院团来渝契机,组织观摩演出、听取点评、邀请座谈等27场活动,1069人次广泛切磋,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彼此友谊,共同推动舞台艺术繁荣发展;交流戏剧交换舞台演出、观众培养、创作技巧和创作心得以及演出市场探索经验,重庆演艺界从中获益匪浅。

U335P4T426D69322F16470DT20111012093720(1).png

山水共舞,城乡同歌

77.3万市民共享艺术饕餮大餐

“两节”期间,无论是剧院还是广场,处处绚烂夺目;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寻常百姓,无不为这场旷世的文化盛宴所震撼与折服。

江北区望海花市博露园林机械有限公司办公室墙壁正中,贴着两张纸:一张通讯录,另一张就是一个版的报纸,上面刊登是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重庆文化艺术节的节目单。“《千手观音》、《简·爱》、中国-东盟服饰展秀……我喜欢的一个都没漏过。”35岁的门市老板黄涛扳着指头对“两节”的展演内容如数家珍,笑容满面。

这张报纸,黄涛早在9月23日就贴上了墙。此后,他的翘盼和欢乐,如珠子般一个连着一个。他说:“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两节”的一大特色是节中节。10月15日—30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戏剧节第一次在重庆举办。62场连台好戏在重庆多家场馆隆重献演。来自北京、上海、西藏等18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央直属机关及部队的32台参演剧目,涵盖昆曲、京剧、川剧、豫剧、秦腔、越剧、黄梅戏、吉剧等15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舞剧、音乐剧。让山城戏迷在家门口就过足了戏瘾。

市文联副主席、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申列荣说,重庆市民钟爱戏剧的热情让他们始料未及,每场观众买票都很踊跃,平均自费购票率达到78%。中国剧协名誉主席、著名艺术家李默然在重庆期间,每天都要看戏剧演出,他说:“戏剧在重庆有着最深厚的群众基础,许多年轻人成了观众主体,这种场面在北京不多见。”

这场艺术饕餮盛宴,除了缤纷的舞台艺术,还收到书法、绘画、文物艺术品、服饰作品等8800余件,展出作品7800余件。9大展览博览成果同样丰硕。

亚洲少儿绘画邀请展举办地在合川,因遭遇暴雨洪水袭击,比预期推迟了两天,但中外观众对此热情不减。来自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伊朗等10余个亚洲国家及中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1315幅少儿绘画作品参评,入选作品428幅,展出作品300幅,每天前往免费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

作为架上艺术的重头戏,第二届重庆美术双年展,更是收到了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韩国、印度、东南亚各国及地区近70位青年艺术家的2000余幅作品。在重庆美术馆中心展场展出的同时,还在大学城、北碚、永川、万州、涪陵6所高校美术馆设列分展场免费向市民开放。如此高密度、高水平的青年美术展,在长江流域、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10月10日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热闹非凡。中国—东盟服饰展秀在此展出。200余套服饰和120余套服装秀表演,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现代服饰设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各具特点,一场穿越时空的服装服饰秀,让观众目不暇接。

展厅里,来自越南的长衫,泰国男子的绊尾幔、纱笼和帕农纱笼,泰国女子的筒裙,新加坡的民族传统服装、服饰娘惹装,缅甸的笼基,中国的印花碎步长裙……让参观者感受到东南亚美丽迷人的热带文化和风情万种的民族艺术景致。

10月11日—12日,以“艺动亚洲·情聚重庆”为主题的东盟10国广场歌舞巡演,分别走进江北、九龙坡、渝中、长寿、合川、荣昌等6个区县,东盟艺术家与观众零距离激情互动,欢快拉歌,不少演出现场出现了水泄不通的热烈场面。在永川举行的亚洲影视经典歌曲明星演唱会上,四川、贵州、重庆等地观众汇聚一堂,享受中外经典影视音乐,领略美妙异域风情。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两节”的人达77.3万人次,其中走进剧场参演和观看的群众就达22.3万人次,在广场、展馆欣赏演出和展品的观众达55万人次。

201511040853599531(1).png

文化惠民,以文化人

3000年重庆文化底蕴厚积薄发

“两节”将文化惠民作为了一项重要内容,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扩大了文化艺术的群众基础,凸显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朱思南一位年轻的上班族,一直爱好观看舞台剧类演出,但经常由于高额的票价令她望而却步。当她得知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将来渝演出,几个月省吃简用攒钱准备购买门票。可到正式演出,才发现其门票竟然比她想象的要便宜得多。“这样的票价,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一场明星大腕主演的热门话剧,最高票价只相当于以前一场普通演出的最低票价。”她,同期发出的演出低价票数量,是平时的好几倍。她不仅自己购票观看了期待已久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还追着“两节”看完了她自己想看的所有演出。

在我的案头,有这样一组数据:开展“百万门票大派送互动知识问答”活动,免费向答题获奖网友赠送80场4000余张演出门票,价值100万元;宋祖英演唱会向公安武警官兵赠送10000张慰问票;张迈演唱会向军地各界人士赠票2000多张;中外经典剧目展演、港澳台演出周、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等所有展演剧目都安排20%的低价位门票,其中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90%以上的场次平均票价在100元以下,累计让利500万元。

新华网重庆频道总编辑刘刚感概地说:“‘两节’带给重庆的绝不是一种短暂的秀场效应,它的长远效应是点燃了重庆3000年文化底蕴厚积薄发的激情。”

10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长篇报道《文化高地正崛起——重庆推进文化建设纪实》,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该文作者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采访部主任崔佳说:“‘两节’百花齐放的盛况,正是近年来重庆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一次成果展示,是重庆推行文化民生政策带来的春天。我们欣喜的看到,这座西部文化高地正在崛起。”

“两节”并非一个孤立的节会,而是“重庆文化协奏曲”又一个动人的高潮。就在人民大礼堂开启“两节”华丽大幕的同时,观音桥广场、江南体育中心乃至全市所有大大小小的广场,众多市民也在优美的音乐中翩翩起舞,其乐融融。金秋十月的夜晚,多彩的场景交相辉映,凸显出山城重庆文化风景的曼妙身姿与和谐韵律。

直辖以后,重庆主城累计投入近100亿元,先后建成重庆大剧院、重庆图书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川剧艺术中心等17个市级重大文化设施。市政府加到财政投入,用于远郊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四大件”建设。遍及城乡的群众大舞台,已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良田沃土。

201511040853596875(1).png

引吭高歌,热情互动

57天“重庆声音”响彻世界

“我是重庆的女儿,无论我走多远,那些熟悉的旋律总能让我想起家乡,想起对家乡深深的眷恋。”11月5日晚,人民大礼堂流光溢彩,重庆籍军旅歌唱家张迈领衔高歌,以一台“重庆声音演唱汇”为“两节”落下重重一笔。

历史性的57天,重庆这座正在崛起的西部文化高地发出了属于自己的“重庆声音”。这声音自信豪迈,这声音激情满怀。

忘不了,10月10日那天晚上。200人无伴奏合唱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拉开了“两节”的帷幕;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酉阳土家《摆手舞》、具有浓郁川剧色彩的大型舞蹈《水墨印象》……作为东道主,重庆人用最地道醇厚的重庆文化元素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忘不了,10月14日那天晚上,华丽的战国宫廷服饰、恢弘的舞美布景、完美的舞台演绎……川剧《灰阑记》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首场公演。“80后”演员吴熙在剧中饰演“杜鹃”一角。“能在家门口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全国大赛,我激动而又自豪。”吴熙坦言。最终,她凭借在《灰阑记》中的精湛演技,和本土大戏《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扮演者程联群、《河街茶馆》中“幺姨妈”的扮演者王弋一起获得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

戏剧节上,重庆市川剧院、京剧团、话剧团等五大院团隆重推出《邹容》、《鸣凤》、《杨闇公》等7台大戏。每一部都受到了全国著名戏剧评论家的好评。

戏剧百花园里,这一嗓“重庆声音”高亢激越。

第二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上,重庆青年艺术家也以自己的作品,展现出重庆在美术领域的风采。

川美青年雕塑家李占洋的群雕作品《租—收租院》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五位川美研究生花费上万元创作的装置作品《你值多少钱》,引发了人们对商业社会中自我存在价值的思考……

台湾大未来林舍画廊经理林岱蔚对我说:“听说‘黄漂’在重庆很有名,我想来看看。”看过重庆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后,他更是感叹:“四川美院这块艺术重地,真是藏龙卧虎!”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出席双年展开幕式并参观展览后称:“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的国际化交流意义更充分。这次重庆在亚洲艺术节的背景下举行青年美术双年展,为国内双年展的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和范本,为亚洲各国、各地的艺术家相互了解不同的地域特点、艺术特色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在美术领域的展示上,这一曲“重庆声音”唱得凝练厚重。

“两节”期间,山城的文化建设成果时时给国内外嘉宾、艺术家们带来惊喜。

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简·爱》首度走出京城,来到重庆。演出前,该剧制作团队负责人带着顾虑来此考查演出场地。一番苛刻的考察后,他竖起大拇指说了五个字:“硬件非常棒!”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走进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他说:“有作为才有地位,重庆市川剧院的今天证明了川剧的魅力。重庆市川剧院的新面貌给全国戏曲剧院树立了榜样。”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巴渝剧院、南岸艺术中心……一座座地标性的文化建筑令外来宾客感受到重庆的文化“硬”环境;川剧、京剧、话剧……一部部舞台艺术精品凸显出重庆的文化软实力。

这凝聚了改革与发展的“重庆声音”响亮而华美!

不仅仅是艺术家,普通老百姓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艺术的盛宴中,发出了积极炽热的“重庆声音”。

7月31日,“两节”执委会办公室启动了开幕式主题曲创作约稿活动。短短几天,来稿如同雪片般飞来。 

“我们一起感谢你上苍,感谢美丽的亚细亚我们的太阳……”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郭道荣只花了一个晚上,就创作了《亚细亚颂歌》歌词。他说,“重庆举办亚洲艺术节,是一件盛事,能为亚洲艺术节出一份力,我心里特别高兴。”

出生重庆如今居住在云南的谢维耕,听说“两节”执委会办公室启动开幕式主题曲创作约稿,他连夜飞回重庆:“只要家乡一声召唤,我随时都做好了准备。”

“艺动亚洲·情聚长寿”广场文艺表演在桃花体育中心精彩呈现。数千市民欢聚广场观看。演出结束,热情的长寿市民涌上前去,拉住外国演员的手,一起唱歌跳舞,彼此祝福。

话剧《知己》在重庆大剧院上演,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集体起立,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全体演职人员。该剧主演冯远征在微博中写道:“感谢重庆观众!今晚,重庆大剧院1800人的大剧场几乎全满。在热情的重庆观众的欢呼声中《知己》圆满落幕!”

10月13日,《光明日报》推出长篇报道《山城重庆为科学发展树文化路标》。光明日报社重庆站站长张国圣回忆说:“我来重庆8年了,见证了重庆观众素质提升的全过程。几年前,我在采访一场音乐会时,亲眼看见两位观众为座位而发生争吵,迫使艺术家将正在进行的演奏停下来,为他们不文明的行为让路。而如今的剧场,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情景,每场演出结束,观众都是全体起立,以热烈的掌声向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表达感恩和祝贺。重庆观众的文明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是的,以文化人。广大市民在激情参与“两节”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文明素养,受到来渝宾客和业界人士的称赞。在《爱我中华·放歌重庆—宋祖英演唱会》上,6万多观众与宋祖英热情互动。在芭蕾舞剧《白毛女》、肩上杂技《天鹅湖》等演出结束后,演员们连续谢幕多次,观众依然久久站立、热烈鼓掌,不肯离场。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季国平评价,重庆的观众很可爱,热情非常高。台湾豫剧团艺术总监韦国泰说,重庆有相当多的中年、青年、学生观众到剧场来欣赏传统戏曲,且非常热爱和尊重艺术家,这在台湾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重庆大剧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两节”观众的表现来看,能明显感受到重庆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观众进入剧场、展厅时的衣着、言谈、举止等变得越来越得体,跟前些年相比有很大改观。重庆观众在“两节”期间表现出的文明行为堪称满城芬芳,折射出这座特大城市的文化内动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这座年轻直辖市的整体文化品格已经跃上了新的高度。

怀着依依不舍之情,众人挥手告别了这座带给他们满心欢喜,满怀收获的城市。他们认为亚洲艺术节包容、多元的姿态,是近年来重庆文化领域大踏步走向开放的缩影。

“踏着快乐的节拍,舞出靓丽的姿态,所有的笑容都像花一样盛开……”歌声交叠,星光璀璨。“两节”的大幕徐徐合拢,但回顾这一个个粉墨登场、丝管琴弦的浪漫之夜,仰望思想与文化碰撞出的铿锵火花,依然让人怦然心动,缱绻难眠,仿佛这场艺术交融的旷世文化盛典仍美仑美奂地浮现在眼前。

(本文作者系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内参部原副主任)

关于我们



服务公益事业,遵循规范准则,践行专业追求。

近几年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整合文旅专家资源,高质量完成《长江三峡文化遗产廊道研究》《重庆“一区两群”文旅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渝东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分析及路径探索》《巴蜀文旅走廊中线建设研究》《重庆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总体策划》《石柱巾帼土司城总体策划》等数十项国家及地方重大课题研究、规划编制与项目策划。

倾力打造重庆文旅第一智库,倾情推动重庆文旅融合发展。我们致力于文旅课题研究、项目策划、投资咨询、品牌培育及创新成果推广等智业服务。

详情咨询:13908271408。

作者 赵君辉    责编 郭道荣 陈仕伟    终审 李永明

扫码关注我们

文心雕旅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