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点滴思考

2024-07-23
新闻来源: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
查看次数:3565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是对当前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最新要求,是重庆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总方略和总遵循。这里,就理解把握“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深刻内涵,总结反思重庆文旅融合发展的诸多不足,健全重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点滴思考。

准确理解深刻内涵,推进文旅融合实践

准确理解“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深刻内涵,是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人的变化,凡因人而带来变化、能够给人带来变化的一切存在,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基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理念的文化,并非只是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文旅部门管理的意识形态、新闻宣传、公共文化、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狭义文化,而应该是指人们经过社会实践而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广义的文化。除去天然存在且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财富,凡是经过人们劳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能力和创造出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成果总和,都是文化。基于此,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第一产业,采掘、制造、电力、煤气、水生产和建筑业等第二产业,科学技术、交通运输、通讯、商业、餐饮、金融、教育、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组成的第三产业,都属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的文化范围。


旅游的本质特征是精神愉悦,是基于外出旅行、以游览观光为主题的休闲性、享受性、体验性综合消费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方式。旅游作为消费行为,以三大财富作为基础保障。一是自然财富,即土地、山峦、矿藏、植物、生物、溪河、海洋、气候等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资源,是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二是物质财富,即能够满足人类衣、食、住、行、游、购、娱、用和教育、健康、繁衍等需求的各类物质载体。三是精神财富,即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哲学、宗教、文学、史学、艺术、历史遗迹、非遗项目和科学技术等各类精神产品。


基于对文化和旅游本质特征的理解可知,文化本身具有旅游属性,旅游本身依靠文化支撑。提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就是要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与自然财富(自然资源)融合起来,形成文化+旅游的聚集模式,实现文化的旅游化,增强旅游的文化性,强化文化和旅游本就存在的天然联系,让文化和旅游双向奔赴、聚合裂变,发挥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和旅游价值,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可是,基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还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必须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子。所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就是文化和旅游发展,要融合面更广,融合量更大,融合度更深,融合质效更优,将原来的文化+旅游提升为文化×旅游,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从聚集效应到乘数效应的转变。


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当前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所谓健全体制,应当是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形式。所谓健全机制,应当指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内部管理方式,目的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落到实处,拓新境界,收到成效。

完整把握全新要求,总结反思发展短板

按照“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总体要求,总结反思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重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工作。就全市而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文旅融合内涵存在认识偏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这个概念大家耳熟能详。但是,这里的文化,包括哪些内容,这里的旅游,指的哪些方面,这是的融合,具体是什么要求,人们未必完全清楚。更多的人,习惯于把文化理解为宣传部门和文旅部门管理的狭义文化,而没有想到文化应当是除自然资源之外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认识上的偏差,往往导致人们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中的视野和思维受限。


二是文化资源挖掘梳理没有到位。从各个区县反映的情况看,单就狭义文化而言,目前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还没有到位。有的资源虽有挖掘,但挖掘深度不够,特点没有提炼出来。有的资源,本来很有旅游开发价值,但挖掘梳理完全没有涉猎。从广义文化而言,农业、工业、建筑、科学技术中的文化元素和旅游价值,往往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说挖掘梳理。


三是文化资源旅游转化利用不力。重庆有很多标志性的文化资源,但至今没有实现符号化、载体化和旅游化。如,以巫山为中心方圆300公里,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古人类起源带,但至今没有一个古人类科普博物馆;以巫山大溪命名的大溪文化,是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但遗址遗物散失于民间,至今没有一个遗址博物馆进行展示;以巫溪宁厂盐泉、彭水郁山盐泉和沿江众多盐泉为代表,重庆是中国早期盐业基地,但至今没有一个盐业历史博物馆;大禹治水传说,知名度高,但至今没有可供凭吊的遗迹,更没有相关旅游产品开发;巴文化是重要的根柢文化,至今影响深远,但围绕巴文化,至今没有一个真正能够吸引游客浓厚兴趣的旅游产品;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等文化名人,曾经在重庆留下足迹,创作诗篇,但至今罕有他们的历史遗迹。


四是旅游景区文化赋能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旅游景区,有山有水有田园,可是没有文化赋能,缺乏人文内涵,因而游客觉得没有嚼头品头,感到淡泊寡味。以巫山的巫峡神女景区和大宁河小三峡景区为例,讲解员往往习惯于用各种动物形象来比喻山形水态,而对巫山特有的古人类文化、巫文化、盐文化、栈道文化、神女文化、诗歌文化(楚辞与竹枝词起源)、名人文化等,景区却少有符号化呈现。以长寿湖西岸公园为例,长寿文化只用不同风格的“寿”字书法来呈现,又硬植入浪漫鹊桥、情人谷、情人坡等所谓爱情文化,而对当地特有的长寿文化、乐温县城遗址、荔枝道文化、水电文化、红岩文化等能够吸引游客的文化元素,却没有充分呈现,严重影响了游客的观光体验。而一些乡村旅游景区,文化植入往往是清一色的农耕文化,呈现出来的东西大同小异,没有新意,让人感到审美疲劳,无法吸引游客眼球。


五是文旅融合体制机制没有激活。文化和旅游合并组成文旅委之后,狭义文化与旅游融合得到有效推进。可是,目前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宣传部门和文旅部门都在管,两者如何分工,各有侧重,需要明确和完善。而广义的文化和旅游融合,远远超出宣传部门和文旅部门的职能,如何把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统筹起来,需要提出更佳解决方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区县除宣传部、文旅委管理文化和旅游之外,还有文化旅游管理中心、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平台公司、景区管理运营公司等层级,如何精简程序,提高效率,有待研究改进。

做深做实融合文章,加快文旅发展跃升

重庆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需要拓展和提升的空间,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组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专项调研。就全国而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至今大约十个年头。十年来,重庆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有哪些成绩,有哪些典型,有哪些经验,有哪些不足,未来有哪些构想和思路,很有必要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区县、景区、文旅相关事业企业和国内先进地区,进行一次专项调研,形成可供资政决策的调研报告。


二是重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总体思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的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最新要求,结合重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成绩与不足,学习借鉴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经典案例与先进经验,很有必要组织专门团队,对重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重构。


三是挖掘梳理可转化利用的文化资源。基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视野,分市级和区县两个层面,对全市广义和狭义文化资源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根据可供旅游转化利用的价值大小进行排队。对这些资源如何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制订转化利用计划,并提出转化利用的项目清单。


四是开展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集中行动。对全市景区景点和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环节,进行一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集中行动。每个区县,每个景区景点,每个旅游环节相关事业企业机构,都要提出集中行动任务计划,该提升文化的立即提升,该植入文化的立即植入,让全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较短时间内来一次较大的飞跃。


五是创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行政体制,市级和区县建立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凡广义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都作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负责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县委、区县政府关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部署。处理好党委宣传部门与政府文旅部门的职责关系,处理好区县宣传部、文旅委、文化旅游管理中心、文化旅游平台公司、文化旅游运营公司、文化旅游民营企业等机构之间的关系。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理念强化、目标确立、内容选择、模式探索、方法指导、过程监督、效果评价、考核奖惩等措施,建立能够极大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全新机制。





作者简介

李永明 重庆旅游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


END


作者 |李永明    责编 | 戈   笛

扫码关注我们

文心雕旅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