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乡村”如何打造?听听重庆文旅研究会专家们怎么说

2024-04-01
新闻来源: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
查看次数:4882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未来乡村”如何营建?浙江“千万工程”给重庆带来哪些启示?3月29日,“未来乡村”专家宣讲活动首次在奉节举行,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专家团走进奉节,举办“智库下沉 服务上门”专题讲座,结合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奉节县政协主席吴康轩,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熊宣林,县政协副主席聂自刚等领导出席宣讲活动


来自县委宣传部、县文化旅游委、县融媒体中心、兴隆镇、重庆赤甲集团分管负责人及兴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指挥部干部职工近100人参加了宣讲培训。


01

李永明:“未来乡村”可先试先行

“浙江‘千万工程’,是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是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也是最终以产业振兴为终结的产业工程和惠民富民工程。”讲座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重庆旅游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李永明分享称。


在他看来,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经验包括,党建统领,凝聚合力;规划先行,谋定而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村庄建设,注重审美;筑巢引凤,引凤筑巢;深挖资源,突出特点;视野开阔,取法乎上;市场导向,构建产业;科技赋能,升级产业;构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等。


他表示,结合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重庆实施“千万工程”,应集中为“四千行动”——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


他认为,“千万工程”是乡村振兴的总抓手,而“未来乡村”是千万工程的总目标,可以进行先试先行。“未来乡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要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旅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为建设途径,以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为建设定位,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九大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着力构建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韵味的乡村新社区,核心是发展新业态,促进产业振兴。


02

郭道荣:发展美丽经济,打造“文旅乡村”

“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是践行‘两山论’的重要途径。”讲座中,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首席研究员郭道荣,结合浙江的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东衡村、首批省级“艺术乡建”示范村——五四村、首个践行“两山论”生态旅游目的地——余村、多业态融合发展和整村民宿运营典范——大竹园村等8个典型案例,分享了他的观点。


在他看来,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必须以农为基、以文铸魂、以人强旅。其中,以农为基,要立足农村根基、依托农业根基、依靠农民根基,把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作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赛道,作为助推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农家乐的重要行动。


以文铸魂,要深入挖掘“在地文化”,种植“在心文化”,运营“在场文化”,为农旅项目铸造活的灵魂、注入成长动能;以人强旅,要解决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人才保障问题。


“浙江的8个典型案例,都值得学习。但与浙江相比,重庆的区位、环境、市场截然不同,不能照搬他们的做法。”郭道荣说,与浙江相比,重庆的乡村缺的是发达经济区位,高端消费“邻居”,有的是更壮美的山水、更清新的生态、更丰富的文化,这些恰恰是发展旅游业的要素条件,所以我们要考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要素条件,发展美丽经济,打造“文旅乡村”。


他表示,重庆可立足自身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决策,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导向、以未来为导向,动员原乡人、感召归乡人、引入新乡人、用好旅乡人,挖掘在地文化、种植“在心”文化、运营“在场”文化,打造出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吸引力、区域唯一性、远程排他性的农文旅融合新标杆。



03

杨登权:从三方面建设未来乡村

“未来乡村,未来已至!”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兼乡村振兴专委会主任杨登权,结合浙江的中国禅茶第一村——径山村的“未来式”模式,分享了他的观点。


在他看来,未来乡村的基本框架为“一统三化九场景”。“一统”,指党建统领;“三化”,指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九场景”,指重点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


杨登权表示,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依托,对乡村进行“微改造、精提升”,要重点围绕乡里、乡味、乡情、乡邻、乡业、乡教、乡健、乡谈等内容进行项目布局,从文化、生活、产业三方面对其进行重塑。


其中,文化重塑,以寻求重塑乡风文明、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软实力为实践路径,引领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使乡村既保留有时代的记忆,又能保持美感与使用功能。


生活重塑,需改变传统保守的生活方式,融入共享开放的理念,完善共享食堂、共享图书馆、共享花园、共享平台等新型智能化、共享式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开放共享大生态,打造具有烟火气、人情味、归属感的分布式的邻里中心,重塑新的生活方式。


产业重塑,要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业等业态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多样化、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数字化是未来乡村产业的重要特征。

讲座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乡村振兴专委会副主任李玉生从艺术乡建的角度,分享了他的观点: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要让艺术回归生活;要以艺术为支点,让村民发现美、创造美,进而促进乡村文化、文明、文创和文旅等全面振兴。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乡村振兴专委会副主任冉树林则分享了多个乡村建设的实践案例,以及对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未来的思考。他透露,目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与奉节已达成初步意向,拟在兴隆国际旅游度假区周边打造“未来乡村”示范点。


宣讲活动前,市文旅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郭道荣,市文旅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新闻旅游集团董事长李友凡,市文旅发展研究会专家、重庆文艺网总监姜连贵,市文旅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仕伟,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韩路荣,智业影视导演郭琦等专家,与奉节县方面就“文心雕旅,星荐三峡”--大三峡文化旅游星级推荐官选拔赛、《巴楚驿城》百集文旅微短剧创作、“十三姓乡贤参事会”筹备、市文旅研究会实验基地建设等事项与奉节方面举行了交流洽谈,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END

作者 |韩  毅    责编 |戈   笛

扫码关注我们

文心雕旅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