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濯水古镇全力推进“文旅互融,文旅共荣”

2022-03-24
新闻来源: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
查看次数:4367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黔江区作为渝东南中心城市,系原黔江地区组织构架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拆并形成,是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建制区,也是渝东南武陵山区最早拥有“铁公机”(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立体交通条件的城市。全区拥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单体339个,其中优良级以上49个。


该区紧紧围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先行区”角色定位,全力推进“文旅互融,文旅共荣”行动,在文旅资源普查、重点项目支撑、非遗活化利用、节会活动举办、景区提档升级等方面,都努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路先行,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土家十三寨建成AAAA级景区,2020年濯水古镇晋级AAAAA级景区。截至目前为止,黔江区已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


小南海和土家十三寨


濯水古镇景区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南部,由濯水古镇、蒲花暗河及阿蓬江生态农业观光园等共同组成,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距黔江中心城区20公里。


濯水古镇滨临阿蓬江岸,源于唐末繁于明清,作为武陵山区闻名遐迩的商埠码头,民俗风情浓郁,商贸文化厚重,拥有樊家大院、余家大院、光顺号、汪本善旧居、汪家作坊、龚家抱厅6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长658米的“世界第一风雨廊桥”沧浪桥。尤其是古镇街头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天理良心”四个大字,使之成为全国唯一凝聚了“天理良心”渝商精神的历史文化名镇。


濯水古镇全貌


蒲花暗河形成于2.5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集暗河、天桥、溶洞、天窗为一体,被地质专家评价为世界少有的“河、桥、洞、窗”立体式岩溶景观组合。其中,由岩溶作用形成两个暗河天窗,是全世界的喀斯特地貌中罕见的“三桥两洞”奇观,犹如一双绝妙的“天眼”。


蒲花暗河“天眼”奇观


阿蓬江生态农业观光园,发端于农业学大寨时期,经过50多年的不断培育,已形成上万亩高标准农田、桑园、果林、花圃,配套修建了阿蓬江提灌水利设施、蒲花河梯级自流灌溉水渠系统,是当地土家族苗族等各族群众几代人苦干精神和辛勤汗水的结晶,成为集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休闲乐园。


阿蓬江生态农业观光园一隅


暗河“苍天有眼”、碑刻“天理良心”、农业观光园的“苦干历史”,共同铸就了濯水古镇景区“上苍有天眼、人间存良心、苦干出幸福”的文化精髓。


2017年以来,黔江区抢抓“渝东南武陵山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叠加机遇期,全力推进濯水古镇景区“快旅漫游”交通体系配套、“独一无二”核心景观体系打造、“品质旅游”景区内涵培塑、“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舒心放心”环境优化行动和“创新创造”宣传营销行动,同时还特别重视挖掘和传承“天理良心”诚信文化、土家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楹联文化,积极开展帅氏莽号、南溪号子、沙坝盐客调、濯水情歌、后坝山歌、后河古戏、土家摆手舞、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等非遗项目进景区活动。经过持续不断地努力,景区在提升品牌影响、浓厚文化氛围、丰富游客体验、推动内涵发展、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于2020年12月正式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水狮城门和风雨廊桥


接下来,濯水景区还将锚定“国际旅游胜地”发展目标,用好用活预留的5000亩土地,聚合中华56个民族建筑、服饰、饮食、歌舞、非遗文化精粹,规划建设“东方锦绣坝”三产融合性高能级主题景区和“武陵会客厅”复合型、社区化、沉浸式国际度假区。紧紧围绕“做靓品牌、做精产品、做大收益”战略目标,在打造文旅IP体系建设推广中心、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心、武陵山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数字中心、武陵山文旅融合发展年历化营销中心等方面全面发力,力争当好武陵山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课题组建议,萃取黔江小南海和濯水古镇的形象意境,串联土家十三寨、城中大峡谷、蒲花暗河、阿蓬江神龟峡、水车坪、三塘盖等资源,打造“云上瀛海、濯心之旅”旅游精品。围绕“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战贫精神,组织创作《濯水谣》《后坝谣》《金盖谣》等旅游主题影视作品,并将其拍摄场景与大濯水景区、十三寨景区、金山盖旅游度假区的空间布局一一对应落地。


本文节选自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承担的课题《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案例分析及路径探索》,部分内容略有调整。

End

图文 | 郭道荣 王全康    责编 | 戈   笛

扫码关注我们

文心雕旅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