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古今第一诗 ——《长江三峡舟中联句百韵》试说

2021-11-09
新闻来源: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
查看次数:9782

题记:

纵观中国大地的风景名胜,以山水风光之雄秀、历史人文之渊厚、地理区位之适中、交通往来之便捷而综合论之,知名度和影响力雄居冠冕者,非长江三峡莫属。

长江三峡,集众美而擅美名,历来是中国诗歌创作的灵感之源。古往今来,人们赞美长江三峡的诗歌数量之多,恐怕很难有哪个风景名胜可以匹敌。

在赞美长江三峡的众多诗歌中,如果以视野之大、内容之丰、篇幅之长、韵脚之众、手法之奇而综合论之,恐怕很难有作品能和何鲁、王云凡两位文坛巨擘联手创作的《长江三峡舟中联句百韵》相提并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她堪称“三峡古今第一诗”。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的这段描述,是对长江三峡风光之美的第一次完整呈现。从此,长江三峡作为中国的经典风景名胜,成了人们终生向往的美丽之地。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么?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很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这是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散文名著《文化苦旅》中《三峡》一文的开篇。从中,可以看出在中国人心目中长江三峡的崇高地位。
▲图1:余秋雨先生
只是坐在轮船上匆匆而过,没有时间慢慢欣赏细节,或者在没有把一幅美景深深地刻入脑海里之前,就被下一幅景色抹擦掉。
这是最早到重庆开办洋行的英国商人立德乐,在他的《扁舟过三峡》一书中对长江三峡美景的感叹。而与立德乐同游三峡的立德乐夫人阿绮波德·立德乐在《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一书中,则将三峡两岸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称为“徒步旅行者的天堂”。在这对英国夫妇眼中,长江三峡真是处处美景,美不胜收。
▲图2:南岸区立德乐洋行旧址
纵观中国大地的风景名胜,以山水风光之雄秀、历史人文之渊厚、地理区位之适中、交通往来之便捷而综合论之,知名度和影响力雄居冠冕者,非长江三峡莫属。
长江三峡,集众美而擅美名,历来是中国诗歌创作的灵感之源。古往今来,人们赞美长江三峡的诗歌数量之多,恐怕很难有哪个风景名胜可以匹敌。从屈原的《山鬼》到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从汉代乐府《巫山高》的“巫山高,高以大”到南北朝《巴东三峡歌》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到杜甫的”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从陆游的“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到张船山的“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描写赞美长江三峡的诗作何止万千。
在赞美长江三峡的众多诗歌中,如果以视野之大、内容之丰、篇幅之长、韵脚之众、手法之奇而综合论之,恐怕很难有作品能和何鲁、王云凡两位文坛巨擘联手创作的《长江三峡舟中联句百韵》相提并论。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三峡舟中联句百韵》,堪称“三峡古今第一诗”。

01 文坛宗匠尊双璧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要解说《长江三峡舟中联句百韵》这首“三峡古今第一诗”,首先需要了解这篇佳构的两位作者何鲁先生和王云凡先生。
▲图3:何鲁先生
何鲁先生(1894——1973),当代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民主斗士。先生字奎垣,号云查,四川广安人。1894年出生于广安,两岁随父母移居成都,1904年在成都求学时以“十岁神童”而出名。十五岁以第一名优异成绩,从成都机器学堂保送就读上海中国公学,师从于佑任、李登辉、但懋辛等名家。1910年考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参加首批勤工俭学留法,1919年获法国里昂大学数学硕士归国。
何鲁先生作为数学家,其一生成就可用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何鲁先生是第一个将西洋数学引入中国,并成为中国近代数学奠基人之一”。如此评价,足以说明其贡献之大,影响之深,堪称是泰斗级大师。
何鲁先生作为教育家,半个世纪中先后任职、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中国公学、中法大学、大同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安徽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女子师范学院、重庆正阳学院、云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大江南北十余所高校和重庆巴蜀中学、载英中学、复旦中学、蜀都中学、广益中学和广安储英中学、艺文中学等七所中学,还罕见地兼任重庆达育小学(现重庆中华路小学)校长四年。从出国时的“科学救国”理想,到回国后的“教育救国”实践,他用半个世纪的辛勤耕耘,为祖国培养了严济慈、华罗庚、吴有训、钱三强、赵宗尧、柳大纲、吴文俊、吴新谋、林如稷、刘之成、敖硕昌、何兆清、周学庸、周建南、薛社普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何鲁先生自幼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诗词成为其终身所爱。终其一生,创作诗词数千首,赞美河山,缅怀前贤,友情亲情,盛世新声,有感而发,无所不及。1993年由何郝炬选编、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题写书名的《何鲁诗词选》,由巴蜀出版社出版,让人们对其精美诗词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据专家评价,其诗词艺术之精工,可与当代诗词名家媲美,这在中国科学界无疑是一个奇迹。
书法,是何鲁先生的又一爱好,形成了公认的“何鲁书风”。先生曾经自信地说:“我的书法将留传后世”。先生书艺精湛,却淡泊名利,曾经公开宣称:“我的字千金不卖,朋友爱好,分文不取”。先生在世时,对求字者,有求必应,故其作品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何应辉总编的《二十世纪四川书法名家研究丛书》之《何鲁卷》,马识途题写书名、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何鲁书法集》,收录了先生的书法代表作品,其书法大家风范可一览无余。
何鲁还是一位知名的民主斗士。不仅与许德衍、税西恒等人共同创办九三学社,还与王云凡、王国源、周均时等人组建中国农民自由党,是“民革”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西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校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等职。
王云凡先生(1909——1978),当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学者、诗人、书法家,对书画鉴定、文史考证多有涉猎。先生原名汝楫,号摩诃词客,别署郧上,四川雅安天全人。自幼勤习书文诗词,博闻强识,过目不忘,儿时即以诗词书画成名。
▲图4:王云凡先生
先生弱冠之年,被胡子昂聘为边政委员会委员,因志存高远,辞而不就,出川至南京与人合创《民治通讯社》,在宁沪苏杭一带从事文化新闻工作。后参加上海“1·28”抗战,做战地慰问宣传及救护,亲赴火线抢救伤员,虽挂彩而奋不顾身。
1932年,先生胸怀“为战胜日寇须知彼知敌而深入虎穴”之志,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考察日本列岛,参加抗日爱国活动。归国后任川中辛亥革命领袖、民国元老杨沧白秘书。卢沟桥事变后,在汉口与郭沫若等爱国文化人士发起“全国文化界抗敌救亡协会”,任组织秘书。后回川就职“四川省政府驻陪都办事处”副主任、出任“重庆卫戌总司令部”主任秘书等职。1946年与何鲁、王国源等组建中国农民自由党(后来并入“民革”),旋即被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聘为“私人顾问”。因在成都从事策反和迎接解放工作,促成大批四川军政界人士起义,被蒋介石列入黑名单而遭“保密局”追杀,偶然幸免于难。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在成都参加“统战部”工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清理社会残渣余孽尽力。1952年,先生全家移居武汉。1954年,先生参加武汉市委统战部工作,被聘为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57年,先生加入“民盟”。1957年春,先生向毛泽东主席上书建言国政方针,涉及知识分子政策、统战政策、经济政策和文化政策,精辟独到,目光高远。毛泽东主席收到信后,曾派人前往武汉登门看望,礼遇有加。
王云凡勤奋好学,趋访聆教于学界名家巨擘,先后拜师于晚清、民国硕儒杨沧白、于右任、章太炎、赵熙门下,结交国学大师谢无量、黄侃、乔大壮等,与张善孖张大千昆仲、张伯驹潘素伉俪及谢稚柳先生诸位大家均为情同手足的至交;而与郭沫若、巴金等则有多年友情。
先生长期浸淫于巨匠大师之间,奠定了渊博而深厚的国学底蕴,终成一代学问大家,著述颇丰,涵盖金石考古、诗词书文。其书艺熔隶真行草于一炉,取法钟王而能突破,评曰“更有今王胜晋王”实非过誉;《王云凡书嵇康与山涛绝交书》为传世名作,《历代名书新谱》则为其书法理论集。于右任题署《汉樊敏碑考释》系民国以来首位亲临考证之大作,纠正了前人的谬误,杨沧白赞其“颇有妙解”,经于右任一再敦促付梓。
▲图5:《王云凡诗词书文集粹》
先生毕生创作诗词数以千计,《日本杂咏》三百余首于抗战时期即连载于报刊,是先生对日本国情社情之观感诗作;《论诗绝句九百首》则为超越前人的诗评巨著,取唐以来至民国历代名家名作诗词文学成就次第论之,堪称论诗作品之里程碑。先生对词做了大量继承与发扬的探索与实践,著有《闹红馆词》。其师赵熙夸曰:“此乃挑强敌也!”先生曾经注释《鲁迅全集》中所用典故,为人民出版社采用,于是被聘为《鲁迅全集》编委会成员,并参加《辞海》编写;先生的事迹曾入选《四川省近现代文化人物》和《武汉已故书画家》丛书。收录先生诗词书文精华的《王云凡诗词书文集粹》,已于2012年出版发行。
何鲁与王云凡于1930年相识于南京。当时,何鲁任中央大学数学系教授,王云凡任《民治通讯社》合伙人。王云凡虽年少而才气纵横,初订交,何鲁即呼为“青年诗人”。1946年8月25日,何鲁与王云凡等人发起组织中国农民自由党,成为“民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王云凡一生,与何鲁书信往来最多,几乎每天都有书信往来,甚至有时候一天收到3封之多,内容多是诗词唱和与书法交流。他们都是书法大家,能互用狂草通信,张伯驹老先生有过评价:“何王二人,不分伯仲,京中地区,无人能出其右。”
02 逸兴遄飞峡江行
两位文坛宗匠,两位亲交好友,舟行峡江,逸兴遄飞,一路吟诗作书,将三峡风光与历史风云揽入笔底,墨染江山,吞吐古今,可谓妙语连珠,洋洋壮观。这等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罕有,在三峡诗歌史上更是绝无仅有。
1957年3月5日至3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何鲁作为教育界的20名全国政协委员之一,出席了本次盛会。会后,何鲁南下武汉,前来与此前移居武汉的老友王云凡相聚数日,并取道返回重庆。恰好,王云凡此时正要请假回成都探望老母亲,于是二人决定同行,在汉口码头登上驶往重庆的客轮“民众”号,开始一段约五天的旅程。这也是自二人相识以来,共处最长的时光。
▲图6:新中国成立早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料图
白天二人徜徉于甲板,欣赏长江两岸风光,遥指东坡赤壁,凭吊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远眺洞庭湖口,吟诵体味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领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入夜,两人则在舱内倾谈,或伴以小酌,直至深夜。客轮溯江而上,途经江汉平原荆江分洪工程,现代造福民生的地标与三国故地荆州古城,恰似历史与当代对话,见证人间沧桑巨变。眼前此景,早已引得两位迁客骚人按捺不住,诗兴大发,吟唱不绝。
客轮行至宜昌,前面即将进入三峡航道。当时川江尚不能夜航,“民众”号船只好停靠码头等待第二天一早进入峡江。何鲁与王云凡登岸散步浏览市容一番。沿途以来二人一路已作了不少诗篇,但总觉得未能一抒胸臆而至尽兴。第二天船行三峡,将有无限风光,当以宏大雄深之作品方可与之相匹;不如我们二人合作长篇一部,就用“联句”体最好。计议停当,二人返回客轮,何鲁出面与船长联系准备场地与笔墨纸砚事宜,当晚即办理妥帖。
▲图7:川江客轮“民众”号
次日客轮早早起锚,一路汽笛长鸣驶往西陵峡。九时整,何鲁与王云凡在约定好的时间来到甲板前头的餐厅。船员早已收拾好场地,何鲁将文房四宝铺在两张拼在一起的餐桌上,二人还为座位而进行一番貌似争抢实为谦让的举动,又赶紧落座。位置安排的很好,视界正对船头行进方向,更无多少障碍,两岸景色一览无余,不觉间二人已入诗意之境。
王云凡尊何鲁年长为先,请他开篇,何鲁并不推辞,吟出首句“夜过夷陵道,”王云凡随即对出下联“朝亲峡口烟。”何鲁称一声“好!”,已将首联落墨于纸;这时王云凡已经给出下句“风调平善垻,”何鲁不假思索联道:“云稳卧牛巅。”还轮不到王云凡叫好的同时,何鲁紧接着抛出一句“惊觉鬼门窄,”王云凡立即联上“梦窥神女姸。”二人会心相顾,不由得击案大笑。就这样二人你来我往,时而以唇枪舌剑步步为营,时而似口吐莲花字字珠玑;不多时已积有十余联句。
不知何时,已有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的同船游客发现二人之举,由好奇转为颇感兴趣,先是隔着餐厅窗户观望,人越围越多,最后干脆也进入餐厅,形成围观之势。何、王二人一边继续联句,一边与周围人群攀谈,两不耽误,并且将他们之中的复原回乡军人(志原军上甘岭战役川籍战士),出差干部甚至正在劳作的船员们都写入联句中,引来大家阵阵欢笑,其乐融融。
不知不觉中,“民众”轮已驶进三峡深处,百里画廊扑面而来,两岸奇险雄伟,突兀绝秀,胜景迭现,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沿途鸟鸣空谷,猿攀高树,舟子搏浪,纤夫跋涉,令二位诗人神情渐趋凝重,联句中亦盛赞两岸山川形胜,地灵人杰,才俊辈出;叹历史进程之曲折,哀民族命运之多舛,念世事苍生之艰难;星移物换,沧海桑田,且召过往王侯将相,试看当今风流人间!
▲图8:重庆小山峡
何鲁既是卓有声望的大数学家、教育家,又是位高产的诗人,自幼在成都就以“十岁神童”而出名;而王云凡也素享博闻强识,学贯古今而膺“四川才子”之盛誉。二人皆为国学底蕴深厚之名士,曾有过多次会饮斗诗之雅,彼此相敬相惜;这次联句恰似“神童”与“才子”的高手过招。二人佳句不断,妙语迭出,思绪飞扬,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两人援用大量经史实传奇与人文典故,大开大阖,你来我往,“斗”得电光石火,却又珠联璧合,恣意享受这一难得的精神与文化大餐,尽得其乐。
由宜昌起接连两日航程中,除去用餐时间,何鲁与王云凡白天都在餐厅,一面饱览沿江风光,一面吟诗联句,一面怀古论今。第二天何鲁更以美酒佐之,酒兴助诗兴,到下午晚餐前,二人共赋得整整一百韵联共两百句长诗。
何鲁、王云凡长江三峡联句原稿,即两位大诗人、大书家现场吟诗作书的墨宝,当场即赠与“民众”轮船长作纪念。可惜的是,“民众”轮后来在川江航行中不幸触礁沉没,这份珍贵的手稿不知得以幸存与否。如果能够幸存,人们将来或许有机会见到她的尊容;如果是随着轮船沉入江底,她便是选择了故乡长江三峡,永远陪伴着巫山神女和奔流的江涛,歌吟咏唱,世代不绝……
所幸的是,何鲁、王云凡两位先生,皆以记忆力超群闻名,三峡之旅结束之后,他们各自用精美书法“复盘”出舟中联句一百韵的全文。虽然,此后两人没能再度重逢,但时隔近半个世纪后,两位先生的贤嗣将各自保存的手稿相对照,发现除个别字句由作者改动之外,两份手稿竟然高度吻合,于是,这篇《长江三峡舟中联句百韵》得以保存至今,喜惠后昆。
03 凌云健笔意纵横
联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创作方式,指的是一首诗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创作,每人一句或数句,最后联结成一篇完整的作品。联句作诗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联成一篇;后来习惯于用一人出上句,继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续,最后结篇。
《长江三峡舟中联句百韵》,是赞美长江三峡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的鸿篇巨制和经典佳构,对于宣传弘扬长江三峡这一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很有解读推广之必要。
开篇“夜过彝陵道,朝亲峡口烟”到“归期占历数,新政重公权”,共四十四句二十二韵,重点写西陵峡之山水风光、历史人文、风土人情和舟中见闻。其中,“风调平善垻,云稳卧牛巅”“惊觉鬼门窄,梦窥神女姸”“孤村环绿树,浅草铺青氈”“山脉纷重叠,水纹挽发鬈”“岁丰垂老柚,岩险绝雏鹃”“芳木花争发,幽栖藤故缠”等,都是赞美西陵峡两岸的清词丽句,句句如画。
▲图9:巫山红叶
“湘鄂刹那逝,夔巫俄倾旋”到“万钧石壁耸,百丈缆绳牵”,共四十句二十韵,主要写巫峡、瞿唐峡沿线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兼及巴蜀与荆楚的历史人文。其中的“峰峦嵌十二,乌兔界三千”“危栏溅卤沫,飞瀑递潺湲”“传形呈聚鹤,画态立婵娟”“猿猱偷瞰客,鹰隼眴临渊”“露滋畎亩沃,霞举鹜鹭遄”“篷背簾纤雨,江心跳脱泉”等,侧重描写巫峡和瞿唐峡的山水风物,而“阳台召楚些,蜀国邂刘焉”“巴子头颅贵,公孙帝业蠲”“森森丞相柏,色色校书笺”“艳说文君酒,虚参扬氏玄”“白傅悭题咏,青莲快得还”“丹阳封建后,鄢郢托基先”等句子,由三峡横连巴蜀荆楚而联想到相关的历史人文故事,彰显出三峡文人底色之渊懿厚重。
“往事庸庸辈,来今耿耿贤”到“桥架通天堑,轮机扫钥键”,共六句三韵 ,写长江三峡交通之变,引出下文对巴蜀历史的回溯。
“瀼西怀杜老,仁寿羡彭篯”到“草堂名迹满,遗集各家铨”,
共十句五韵,从奉节梅溪河畔的瀼西草堂起兴,重点缅怀赞美杜甫的爱国之心与诗作之美。
▲图10:长江奉节段. 梅溪河  摄影/丁坤虎
“咏史推炎汉,扬仁挥羽煽”到“编氓常野祭,涕泣遍城咽”,共十二句六韵,由奉节之三国旧事起兴,重点赞美诸葛亮,歌颂其治蜀德政。其中的“严治民畏敬,督过吏能悛”“巾帼羞顽敌,丹忱辅弱禅”“永安临诀语,章武出师年”“遇合隆三代,功勋载两川”等句子,几笔勾勒,诸葛亮的政治品格、卓著功勋、重大影响已经跃然纸上。
▲图11:诸葛亮雕像
“哀彼瞿唐贾,泛君滟滪船”到“勤拭玻璃槛,轻驰玛瑙軿,共十四句七韵,由古代瞿唐贾舟行三峡的险危艰辛起兴,写今日舟行三峡之舒心愉快,从细微之变赞美时代巨变。“凉蟾明似洗,井蠏映漪涟”,写瞿唐峡西口夔门之夜空清朗,月色如镜。“榻垫芙蓉褥,鬓添翡翠钿”,写船上条件之优越,与冒着生命危险舟行激流险滩的瞿唐贾形成鲜明对比。“戎装络小袖,胡鬘绾平鬋”“雪藕生朝镜,露葱拨夜弦”,则 写舟中服务人员的装束、发式与内外气质之美。
“岫岚昭薄霭,丘壑垦梯田”到“奚囊罕寂寞,罗绶庆团圆”,共十八句九韵,从写景入手,联想到三国时期“鶗鴂声声怨,獍枭处处愆”的悲惨状况,衬托出当时“朱阳展笑靥,紫塞衬风翾”的美好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歌颂新中国的伟大进步,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图12:战火硝烟的战场
“黯牖听图籍,幽圄绝韦编”到“不惭座上客,孰擬溷中犍”,共十二句六韵,从山水奇观、历史故事中回到现实,重点叙写客轮内的若干场景,有叙事,有抒情,有肯定,有批评。“自奉皆甘旨,谑娱喜雅骈”“不惭座上客,孰擬溷中犍”,是在批评“会餐时,船员菜肴甚多”和“乘客伙食甚劣,不能及船员远甚”的不公平现象。此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增产节约问题的决议,决议要求把增产节约当作一个经常性的政治任务,号召全国人民开展增产节约、反对浪费的运动。基于此,何鲁和王云凡先生,对船员和乘客的不公平待遇委婉提出了批评。
“针砭膏肓疾,文章燕许椽”到“奏稿知勋绩,骅骝试辔鞍”,共十四句七韵,由舟过忠州而联到唐朝贬官于斯的陆贽、白居易等历史人物,于是凭吊历史,借古讽今。“达观随世变,诤谏敢夤缘”,强调作为诤友,就是要仗义执言,不可阿上钻营。“奏稿知勋绩,骅骝试辔鞍”,由赞美陆贽的奏稿,隐含对上书中央最高层的欣慰。当时,王云凡刚刚致函毛泽东主席,陈述七条建国大计,受到毛主席的肯定。
▲图13:陆贽(唐)画作
“阴阳分鬼我,慷慨论狂狷”到“进希兜率住,聊想太王畋”,共六句三韵,叙写船抵丰都鬼城的感想。
“寡妇巴清垒,将军蔓子堧”到“铜锣扃秘府,木洞拜杨阡”。共十六句八韵,记述由黄草峡至铜锣峡之间的旅程,重点回顾巴蜀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赞美对巴蜀文化有重大贡献的大禹、巴寡妇清、巴蔓子将军、张骞、左思、常璩、杨沧白等历史人物。
▲图14:巴蔓子将军雕像
“追古抚今际,称新媲旧鲜”到“壮游初发轫,更待驭飞鸢”,是全诗最后的八句四韵,抒发了作者的主人情怀和责任担当。追古抚今,称新媲旧,是本诗的主旨。壮游发轫,待驭飞鸢,则隐喻两位先生徜徉春光、大展才智、报效国家的伟岸胸襟和美好理想。


04 恢弘诗篇三峡冠

古往今来,描写赞美长江三峡的诗篇数以万计,异彩纷呈,各擅胜场,许多名篇佳什更是脍炙人口,流播甚广。在这些诗篇中,何鲁和王云凡两位先生联手创作的《长江三峡舟中联句百韵》,是当之无愧的“三峡古今第一诗”。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评价,主要基于四个因素的考量。

视野开阔,吞吐古今,此其一也。两位先生的巨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呈现出空间和时间上的大视野。古今众多诗人咏赞三峡的诗篇,多为对一个或几个景点的描写,或者是对某个古迹、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咏怀,其空间视野和时间视野相对局限。而这篇舟中联句,从宜昌而上,历经西陵峡、巫峡、瞿唐峡,延伸到忠县、丰都、长寿,直至铜锣峡一带,对长江三峡进行了全景式描写,仿佛一幅长江三峡的胜景长卷。再者,作者从长江三峡沿线的江山美景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由眼前景物展开联想,对巴蜀荆楚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进行了全景区咏颂,仿佛一部长江三峡文明史的写作大纲。这种以长江三峡为题材,凸显出空间和时间全景视野的宏大诗篇,在中国诗歌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图15:历史长河的文字
气象恢奇,体大思精,此其二也。全诗篇幅宏大,多达两百句,韵脚一百,且一韵到底。这样的体制,在古今赞美长江三峡的诗篇中没有第二例。诵读全诗,一种不同凡响的气象扑面而来,写景多搜奇揽胜,清丽如画,字字珠玑,咏史则纵横古今,别有会心,句句金玉,且饱含着浓浓的爱情情怀。这样的抒情咏怀之作,在古今三峡诗篇中实属罕见。
▲图16:《日映长江三峡图》 作者 张振栋
运斤成风,一气呵成,此其三也。知难而进,驭难如易,是这篇舟中联句的一大特点。联句诗,是旧时文人集团或诗歌流派内部互相唱和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诗人在同一场合,即兴吟咏,连属而成。这对创作者的才情要求,远比单独作诗要高出很多,谁在联句接续中诘屈词穷而陷入窘迫之境,则会遭遇东方朔所说“迫窘诘屈几穷哉”的尴尬。因此,联句诗的创作,“必其人意气相投.笔力相称,然后能为之,否则狗尾续貂,难乎免于后世之讥矣”。何鲁和王云凡两位先生,一为“十岁神童”,一为“青年诗人”,腹中多诗书,下笔如有神,随机起兴,出口成章,现场吟咏,挥毫而就,大珠小珠,直落玉盘,两百句,一百韵,挥就于不经意之间。这样的创作水准,已经超越古贤,在三峡主题诗中,没有先例,在中国联句诗中,仅此一例。
诗书双美,珠璧同辉,此其四也。诗歌与书法,固然艺术相通,但毕竟各有其道。自古以来,诗人多数不是书法家,书法家多数不是诗人,而古代文人诗歌与书法兼长,且成就卓著者,不过苏东坡、黄山谷而已。这篇舟中联句,吐属则清词丽句,挥毫即书法精品,是诗歌与书法的完美结合,堪称艺术珍品。就书法而言,则有三幅。一幅,由何鲁与王云凡舟中联句现场书就,当时赠送船长,目前不知下落。另外二幅,由两位先生回家后凭借记忆各自书写,至今存留,并称精妙。一幅作品,既是诗歌名篇,又是书法精品,且由诗人兼书家的两位巨匠共同创作,这在中国诗歌史和书法史上,无疑是前无古人、后罕来者的奇迹。
▲图17:何鲁先生书法
《长江三峡舟中联句百韵》,这篇诗书双美、饱含情怀的“三峡古今第一诗”,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引起文学界和书法界的关注推崇。尤其是对于长江三峡这一世界级品牌的塑造彰显,这篇恢弘巨构,更可显示其令人拍案称绝的独特价值。


原文

《长江三峡舟中联句百韵》

作者:王云凡、何鲁先生


何:夜过夷陵道,                   王:朝亲峡口烟。风调平善坝,

何:云稳卧牛巅。惊觉鬼门窄,王:梦窥神女姸。孤村环绿树,

何:浅草护青氈。山脉纷重叠,王:水纹挽发鬈。香溪留美韵,

何:屈庙富良璿。吊古凭湍急,王:摊书拂纸延。同舟多战士,

何:即席会词仙。应诵高唐赋,王:还哦俎豆笾。临池依圣教,

何:对景落言筌。时节当春隽,王:典章奕叶镌。岁丰垂老柚,

何:岩险绝雏鹃。芳木花争发,王:幽栖藤故缠。昇滩歌缓缓,

何:御气舞翩翩。寤寐栩然乐,王:沉酣饮者传。醇醪黔复蓟,

何:杖履赵而燕。韩孟萍踪合,王:王裴妙手联。枯肠求大句,

何:静虑迈尘寰。火艇飙轮骤,王:镕钢错石坚。崩雷排海若,

何:笑电却秦旃。解放农工喜,王:复员戚旧怜。归期占历数,

何:新政重公权。湘鄂刹那逝,王:夔巫俄倾旋。阳台召楚些,

何:蜀国邂刘焉。巴子头颅贵,王:公孙帝业蠲。森森丞相柏,

何:色色校书笺。艳说文君酒,王:虚参扬氏玄。峰峦嵌十二,

何:乌兔界三千。白傅悭题詠,王:青莲快得还。危栏溅卤沫,

何:飞瀑递潺湲。汽笛鸣空谷,王:方响扣短舷。传形呈聚鹤,

何:画态立婵娟。秀极瀛寰内,王:妖韶舳艣前。櫺遮识路逥,

何:流溯借帆悬。岂畏波涛湧,王:但愁蛇鸟蜷。猿猱偷瞰客,

何:鹰隼眴临渊。何事恣抟击,王:将为腥鼠涎。丹阳封建后, 

鄢郢托基先。指点灵均宅,      何:宏开玉女筵。露滋畎亩沃,

王:霞举鹜鹭遄。篷背簾纤雨,何:江心跳脱泉。万钧石壁耸,

王:百丈缆绳牵。往昔庸庸辈,何:来今耿耿贤。航途标赤帜,

王:鸟道衬华鞯。桥架通天堑,何:轮机扫钥键。瀼西怀杜老,

王:仁寿羡彭篯。雅韵饶秋兴,何:褉修写水边。伊皋贤圣志,

王:陶谢隐论佺。忧国依南斗,何:伤离早白颠。草堂名迹满,

王:遗集各家铨。咏史推炎汉,何:扬仁挥羽煽。严治民畏敬,

王:督过吏能悛。巾帼羞顽敌,何:丹忱辅弱禅。永安临诀语,

王:章武出师年。遇合隆三代,何:功勋载两川。编氓常野祭,

王:涕泣遍城咽。哀彼瞿唐贾,何:泛君滟滪船。凉蟾明似洗,

王:井蠏映漪涟。榻垫芙蓉褥,何:鬓添翡翠钿。戎装络小袖,

王:胡鬘绾平鬋。雪藕生朝镜,何:露葱拨夜絃。颖聪馨澈骨,

王:劳动贯荣肩。勤拭玻璃槛,何:轻驰玛瑙軿。岫岚昭薄霭,

王:丘壑垦梯田。入境乡情切,何:问名街市迁。令威来隔世,

王:益德竟长眠。鶗鴂声声怨,何:獍枭处处愆。覆亡终惹恨,

王:成败暂移捐。望阙予怀渺,何:挈壶旅憾煎。朱阳展笑靥,

王:紫塞衬风翾。画里缥缃重,何:慢鬆妩媚阗。奚囊罕寂寞,

王:罗绶庆团圆。黯牖藏图籍,何:幽圄绝韦编。辛勤学苦苦,

王:温饱腹便便。自奉皆甘旨,何:谑娱喜雅骈。猜疑道子笔,

王:谁着祖生鞭。顾曲聆箫鼓,何:弹吟食粥饘。不惭座上客,

王:孰擬溷中犍。针砭膏肓疾,何:文章燕许椽。忠州曾宦谪,

王:别驾植琼埏。酬唱河东柳,何:惜矜百足蚿。达观随世变,

王:诤谏敢夤缘。泪滴青衫湿,何:海深精卫填。畴咨遘盛代,

王:伟烈谥忠宣。奏稿知勋绩,何:骅骝试辔鞍。阴阳分鬼我,

王:慷慨讬狂狷。郁郁阎罗殿,何:皇皇忉利天。进希兜率住,

王:聊想太王畋。寡妇巴清垒,何:将军蔓子堧。西昌来帝禹,

王:北宛渡张骞。蒟酱齎南鄙,何:楩柟盈郭㕓。太冲十稔箸,

王:常琚几残篇。俚唱巴渝秀,吴讴晋宋沿。隔墙挑绿荔,

      排闥送红棉。                 

何:慈母方乘失,铁坪万丈连。铜锣扃秘府,木洞拜杨阡。

      追古抚今际,

王:称新媲旧鲜。邮沉书废寄,襟褪酒痕干。东观迟何逊,

      江南老郑虔。

何:壮游初发轫,更待驭飞鸢!


一九五七年四月十日、十一日于民众轮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需删除请联系我们



END

本文属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


李永明:资深文旅专家,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重庆旅游与文化研究院院长

整理 | 杨再忠

责编 | 戈   笛

扫码关注我们

文心雕旅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